减肥说明文
说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、最常见的说明文,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介绍事物、解释事物的文体。要求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,如定义、分类、举例、数据、图表等。那么说明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减肥说明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对许多人而言,减肥是件困难的事,不过事实上是人们误解了它。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需要大量的运动才能甩肉,或者觉得节食才不会变得更肥,但事实真得是如此吗?不!
大量运动对减肥无助,在身体剧烈运动后,体内会优先保留脂肪,因此消耗了储存在肌肉里的肝醣,体重或许减轻了,但是脂肪仍然存在,这不是健康的减肥法。瘦身没有那么困难,不过不论用了什么方法,都是需要长期持续的。
在美国曾经有一个研究,他们将三百三十二名住在美国、牙买加和非洲的成年男女,让他们连续七天配戴计步器,并分析他们身体所燃烧的热量多寡,发现中度的运动所呈现的结果比大量运动来得好。可是,想瘦一公斤,得消耗七千七百卡,慢跑一小时却只能减少三百卡,若没有同时控制饮食,是很难达到瘦身的效果。
然而错误的饮食控管法,则会使自己越减越肥,节食便是其中一项,挨饿减肥瘦得快,复胖更快。吃是人的天性,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少吃,长期热量不足的减肥方式,最后必定会再胖回来。既然最后一定会胖回来,那么一开始又何必辛苦挨饿。饮食控制不是不吃,而是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,三餐以外避免其他进食,包括下午茶、宵夜。
三餐很重要,如果有吃早餐还能减肥呢!在美国国家减肥中心注册的减肥者中,习惯每天吃早餐的人都是成功的减肥者。会造成这么结果的原因是因为,早餐所未摄取的.热量,人们将会在午、晚餐中补回来,甚至摄取更多,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消耗,最终只能不断囤积在体内了。
在许多的研究中都指出,挥汗运动和节食对减肥无用,也不是健康的瘦身法,短期激瘦更是行不通的。
时尚减肥“轻断食”
①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。各种宣称能在“不饥饿”的前提下“少吃”的减肥法,吸引了无数人前仆后继。轻断食,就是其中颇具号召力的一种。
②“轻断食”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,而不是一种具体的“减肥食谱”。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,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。
③轻断食有各种形式。在中国古代就有“过午不食”的说法,大致相当于每天“16小时断食”,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。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,相当于“23小时断食”。
④现在最流行的是“5:2轻断食”。它是指在7天的一个循环之中,5天正常进食,两天大大减少进食量。一般原则是,断食的两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(热量单位),男性控制到600大卡。
⑤还有比“5:2轻断食”强度更大的“交替轻断食”。在这种方式下,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,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%,也就是500大卡左右。
⑥20xx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:“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”,效果是“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”。也就是说,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,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。
⑦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:当人体大量减少进食,细胞就处于“逆境状态”,会产生各种“应激反应”,而这些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强细胞活力、提高人体免疫力。这种理念在理论上说得通,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很多验证。除了减轻体重,这些应激反应还对降低甘油三酯、胆固醇、血压、脂肪、血糖等生理指标,促进人体健康甚至延长寿命,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。
⑧当然,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。例如,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,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,所以不能进行轻断食。孕妇、产妇也需要保证营养充足,也不应该进行轻断食。同时,轻断食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,所以也不适合糖尿病人。
⑨总而言之,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,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。实质上,它也是减肥金律“少吃多动”的一种实现形式。如果通过它的“仪式感”和心理暗示,能更好地坚持,那么它就有意义。反之,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“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”,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“断食时少吃,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”,那么就没有意义。
有人说,减肥是女人一生的事业。适当的体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。但如果过于肥胖,确实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。因此,如何减肥成为当下很热门的话题,并且经久不衰。
肥肉是什么
我们想要通过“局部减肥”减去的“赘肉”,一般是腰部、大腿、上臂的皮下脂肪。这些部位存在着许多脂肪细胞,里面塞满了甘油三酯,被撑得圆鼓鼓的脂肪细胞挤挤攘攘地堆在一起,形成了令人生厌的“赘肉”。
在远古时期,我们的祖先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,这些甘油三酯就是储备能源,脂肪细胞当然是能量仓库了,偶尔捞着一顿饱的,赶快把多余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备在脂肪细胞里,以备不时之需。无奈的是,随着“制作和使用工具”这一技能树越点越高,农牧业已经让朝不保夕的日子离大多数人远去,身体却依然记得要把点滴余粮细细收好的本能,肥胖于是就成了现代人的常见苦恼。
发热就是燃烧脂肪?
运动是减肥的不二良方,我们在运动时,为肌肉供能的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酸。糖原来自我们吃下去的淀粉等碳水化合物,脂肪酸则是甘油三酯分解的产物,运动强度中等时,消耗的脂肪酸最多,当运动强度非常大时,脂肪酸的消耗率反而降低,糖原的消耗量则猛增。中等强度的运动让甘油三酯被分解掉,脂肪细胞瘪了,赘肉也就随之缩小了,因此,长跑是减肥的最佳选择之一。
不幸的是,运动确实会消耗脂肪,但并不是哪里感觉热就在消耗哪里。甘油三酯在一系列脂肪酶的作用下,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,血液将脂肪酸运送到肌肉中,供它使用。可见,肌肉并不会直接消耗相邻的脂肪,而是靠血液送来补给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体内的各种酶都对温度非常敏感,通常温度高于40℃时活性就会大打折扣。脂肪酶也不例外,提高局部温度不仅不能促进这里的脂肪消耗,反而有可能让这一区域的脂肪酶失去活性。
口语中常说的“燃烧脂肪”,其实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。因为脂肪的消耗要经过一系列缓慢、温和的氧化反应,而“燃烧”也是可燃物的一种氧化反应,只不过是快速、剧烈的氧化反应罢了。同时,油脂也是我们熟知的易燃物,我们希望减肥时脂肪能像燃烧起来一般迅速消失,这样的说法才被大家接受并流传下来。在体内氧化脂肪,并不会像在体外点燃油脂一般,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能,所以局部体温升高也不是脂肪消耗的体现。
出汗就是减肥成功?
出汗是人体皮肤对于高温做出的一种自然反应,局部高温的结果就是这一区域大量出汗,这些汗被包在保鲜膜里,既不能挥发也不能流走,于是揭开保鲜膜后,我们就能看到一片水光淋漓的景象。
“保鲜膜减肥法”正是通过大量出汗的方式,迅速减轻体重,运动前后往往能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变化显著。但是,出汗消耗掉的只是水分,几杯水下肚,体重数值便又“打回原形”了。至于脂肪细胞里面的脂肪,并不会随着汗水被带走。
文档为doc格式